湖州市绿色金融标准化发展报告(节选)
发展绿色金融,是实现绿色发展的重要措施,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构建绿色金融体系,不仅有助于加快我国经济向绿色化转型,支持生态文明建设,也有利于促进环保、新能源、节能等领域的技术进步,加快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提升经济增长潜力。2016年8月30日,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2016年8月31日,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委联合发布《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2017年6月14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浙江省湖州市等五省八市(区)建设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推动经济绿色转型升级。
2017年7月,湖州市印发了《湖州市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实施方案》、《湖州市国家绿色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2017年推进计划》、《湖州市建设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的若干政策意见》等绿色金融政策文件,加快推进湖州市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湖州市编制发布了中国首个地区性绿色金融发展规划,率先制定出台了试验区实施方案、行动计划和考核体系,排出了政策、改革、任务、产品“四张清单”。在强化政策导向方面,打出财政、货币、监管等系列政策组合拳,市、县区财政每年安排10亿元专项资金,推动绿色金融发展。同时率先制定了全国首个地方性绿色企业和绿色项目认定评价方法,建立了差别化的绿色贷款贴息机制,根据企业的绿色评级,给予不同的政策支持力度,对非绿色的企业,不予贷款贴息补助,引导企业不断地往绿色的方向升级。湖州市金融机构通过在绿色银行建设、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基金、绿色保险等方面都推出了一系列创新产品。
绿色金融是贯彻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的重要手段之一,其本质在于将环境成本内化为实体经济的资金成本,绿色金融标准为两种成本之间转换提供了规则,搭建了桥梁,是实现绿色金融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金融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性制度。因此,认真做好绿色金融标准化工作,对于推动金融业提供更高质量的产品与服务、切实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和服务实体经济、助推我国经济金融高质量发展,意义十分重大。
一、绿色金融标准研究现状
(一)绿色金融国际标准。以绿色金融为代表的可持续金融是减少污染、降低温室气体排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新型投融资模式,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国际能源署、世界银行、经合组织(OECD)、世界经济论坛、G20、全球绿色发展研究院等机构都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欧盟于2016年底成立了可持续融资高级别专家组,系统研究本领域的发展规划。
在国际标准方面,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环境管理技术委员会(ISO/TC 207)正在开展环境经济(ISO 14007和IS 14008)、绿色债务工具(ISO 14030)、气候变化相关投资和金融活动(ISO 14097)、绿色金融项目评估(ISO 14100,中国牵头)等国际标准。2019年3月,ISO可持续金融委员会(ISO/TC 322)第一次全体会议在英国伦敦召开,可持续金融委员会将推动国际标准化组织可持续金融相关的国际标准制定。
国际上相关行业组织和企业也发布了相关标准化成果,并在部分领域得到推广应用。如气候债券倡议(CBI)发布的气候债券系列标准,赤道原则组织发布的《赤道原则》,G20能效金融工作组发布的《能效投资工具》,国际资本市场协会发布的《绿色债券原则》,国际金融公司(IFC)发布的《环境和社会可持续绩效标准》等。
(二)绿色金融国家标准。由于我国绿色金融发展仍处于初期阶段,标准不完备、不统一,业务发展先于标准制定的问题依然比较突出,构建统一完备的绿色金融标准体系迫在眉睫、意义深远。绿色金融标准体系促进绿色金融稳健发展、完善有效激励约束机制、防范化解潜在金融风险。2018年,中国人民银行、国家标准委等5部委发布《金融业标准化体系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中明确提出开展绿色金融标准化工程,建立健全绿色金融标准化工作机制,构建绿色金融标准体系。首次将绿色金融纳入标准体系中。2018年9月,全国金融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绿色金融标准工作组第一次全体会议召开。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陈雨露指出,建立健全国内统一、国际认同、清晰可执行的绿色金融标准体系,是确保绿色金融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前提。
二、湖州市绿色金融标准体系建设
湖州市结合绿色金融发展的现状及标准化需求,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国家标准委等五部委联合发布的《金融业标准化体系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年)》相关意见,联合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等共同研究制定湖州市绿色金融标准体系建设,在标准体系构建、地方标准制定等方面形成了有效的工作模式,在标准化支撑地方绿色金融创新发展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一)绿色金融标准体系主体构成。湖州市绿色金融标准体系是以支撑绿色金融发展的标准整体,反映了在一定时期内,绿色金融发展所应有的全部标准,既包括现有标准,也包括需要修订和新制定的标准项目。绿色金融标准体系阐明了绿色金融标准的分类组合和层次结构。标准框架主要从标准相关主体来构建。绿色金融标准体系包括基础通用标准、绿色投资相关标准、绿色融资相关标准和第三方评估验证方面相关标准4大类:1)基础通用标准,主要包括术语和定义、环境绩效评估计算、绿色金融信息交流、环境风险管理等相关标准;2)绿色投资相关标准,主要包括绿色金融机构、绿色金融产品、监测统计、过程管理、人员团队等方面的标准;3)绿色融资相关标准,主要包括绿色融资企业、绿色融资项目和资产、评估验证、过程管理等方面的标准;4)第三方评估验证方面的标准,包括人员、机构、实施过程等方面的标准。
绿色金融标准体系包括了已有的标准,也提出了未来标准的重点需求。这些标准将依据管理要求和技术领域,由不同的标准制定主体制定,并由不同的主体(如政府、金融机构、第三方机构等)实施运用。为确保标准与政策的衔接,绿色投资相关标准体系构建可更多发挥金融主管部门的指导作用。基础通用和绿色融资方面的标准体系由于涉及资源环境等专门领域,应充分采纳现有资源环境标准成果,积极发挥相关专业机构的技术力量,避免重复交叉。
绿色金融标准体系的构建既符合湖州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现状的,支撑了《湖州市绿色金融发展“十三五”规划》及《湖州市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实施方案》等绿色金融政策,解决了湖州市绿色金融改革专项补助奖励、绿色金融指数评估及跟踪评价、绿色融资企业(项目)认定评价系统、银行业绿色业务规范及绿色银行自身建设等问题。能够有效支持绿色金融活动的规范、高效发展,也有助于湖州绿色金融改革创新经验的快速复制推广。
(二)绿色金融地方标准的制定。在湖州市绿色金融标准体系的指导下,2017年以来,湖州市发布了全国首批《绿色融资企业评价规范》等12项绿色金融地方标准,重点在绿色金融评价、指数及产品标准上取得突破。一是突出评价标准。《绿色融资企业评价规范》《绿色融资项目评价规范》在全国首次以标准形式对“绿色融资企业”、“绿色融资项目”等术语进行了专门定义,为全国解决绿色金融定义不清等问题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并在“绿贷通”绿色金融服务平台和绿色专营机构绿茵平台得到应用。二是突出指标标准。《绿色金融发展指数评价规范》开创性地把绿色金融发展程度通过量化的45项具体指标来体现, 实现可监测、可衡量,加速我市绿色金融改革经验的复制推广。三是突出产品标准。发布全国首个绿色保险产品地方标准《环境污染责任保险风险评估技术规范》,通过建立“5+5”十大类风险指标,为全市铅蓄电池、电镀、化工、纺织染整、制革、造纸等6大类行业,确定企业环境污染责任保险风险等级提供了技术支撑。《美丽乡村建设绿色贷款实施规范》根据美丽乡村建设的需要及对融资的需求,充分结合了地方产业特点和绿色信贷指引目录而制定的,为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绿色贷款产品的研发设计提供了标准依据。